365天灵修之旅-第102天

经文: “我若为自己作见证,我的见证就不真。另有一位给我作见证,我也知道他给我作的见证是真的。你们曾差人到约翰那里,他为真理作过见证。其实,我所受的见证不是从人来的;然而,我说这些话,为要叫你们得救。约翰是点着的明灯,你们情愿暂时喜欢他的光。但我有比约翰更大的见证;因为父交给我要我成就的事,就是我所做的事,这便见证我是父所差来的。差我来的父也为我作过见证。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你们并没有他的道存在心里;因为他所差来的,你们不信。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然而,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 “我不受从人来的荣耀。但我知道,你们心里没有 神的爱。我奉我父的名来,你们并不接待我;若有别人奉自己的名来,你们倒要接待他。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 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不要想我在父面前要告你们;有一位告你们的,就是你们所仰赖的摩西。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着我写的话。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约翰福音 5:31-47 在昨日的经文当中,主耶稣指出:自己拥有「神的儿子」的身份,而且祂与上帝之间,拥有「密不可分」的关係。此外,又提起祂从上帝所领受的有双重的使命,就是「赐下生命」与「施行审判」的使命。然而,主耶稣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是否可靠?在犹太人的观念当中,至少需要有两叁个见證人,才表示这种说法可以采信 (申命记17:6,19:15)。 由於主耶稣所宣称「祂是神的儿子」这样的身份,犹太人根本无法相信。所以,接著在这段经文当中,主耶稣便接连著提出四个见證者,从四方面来说明祂就是神子。不是祂自称为神子,而是有几个严肃的见證,每一样都明明的指出主耶稣就是神的儿子。 第一个见證是施洗约翰的见證 (33节),参约翰福音1:29-34,3:27-36。对犹太人来说,约翰所作的见證已经够强了,因百姓相信约翰是先知 (马太福音21:26)。 但约翰虽是点著的明灯 (35节),他见證的光还是微弱,因此主耶稣摆出更大更强的第二个见證,就是祂所作的事 (36节)。这些事或说是「神蹟」,或说是「记号」,若没有神同在则无人能行,参约翰福音3:1-2。耶稣所作的事都是天父交给祂去成就的 (36节中),为要把神显在众人的眼前,叫人明白神的心意。 接下来,耶稣更把见證者的程次提升到天父自己为祂所作的见證 (37节),是耶稣受洗後从天上来的声音为祂作见證:「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参马太福音3:16-17;马可福音1:9-11;路加福音3:21-22。耶稣一提说这事,当时在场的人应当都记得那一回事,也印證那一回事。天父为自己的儿子作的见證,人再怎麽不信也抹杀不了。 最後一个是圣经为主作的见證 (39节),那时的圣经是指著旧约而说,裏面的应许是带进基督的。犹太人很注重读圣经,他们每个人都读经,每天都读经、早也读、晚也读,在殿裏读、在树下读,在家裏也读,但因著不信,结果读来读去也读不出基督。耶稣就明明给他们指出,神的话是指引他们到赐生命的主那裏,只是他们不领会。犹太人心裏并不寻求神的荣耀,只是注重人的事 (44节),所以没有把神的话裏所启示的基督领会过来。 对真正寻求神的人来说,已经可以从这些见證裏肯定主耶稣是神的儿子,但人的偏见叫人的眼睛迷糊. 生命之道极奇妙,它绝对不是任何「民间传说」、「规条教义」、「伦理道德」所能展现的,它唯有通过降世为人的救主基督,以祂「极奇妙」的身分、行事、言论,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

365天灵修之旅-第101天

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惟有看见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事,子也照样做。父爱子,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指给他看,还要将比这更大的事指给他看,叫你们希奇。父怎样叫死人起来,使他们活着,子也照样随自己的意思使人活着。父不审判什么人,乃将审判的事全交与子,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 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并且因为他是人子,就赐给他行审判的权柄。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我凭着自己不能做什么,我怎么听见就怎么审判。我的审判也是公平的;因为我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那差我来者的意思。” 约翰福音 5:19-30 这是约翰福音中关於耶稣的长篇谈话中的第一篇 (约翰福音5:19-47)。如果我们要明白这段经文,我们必需设想自己站在一个犹太人的思想角度,第一次听见这段经文。 这是段惊人的经文,旨在宣告耶稣自己为应许的弥赛亚。这种宣告对我们来说也许不甚了然。但在犹太人看来却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会叫他们大大的吃惊。耶稣一定知道这样说话,在当日犹太领袖们听起来简直是亵渎神而且必招致杀身之祸。听到这些话的人只可能有两个反应——若非接纳耶稣是上帝的儿子,就必恨他是个亵渎者。 在今天的经文裏,耶稣给了我们叁个重要的宣告,每个宣告都是以「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开头。「实实在在」这个字,原文就是「阿们」,「阿们」是从希伯来文音译过来的。当耶稣要用到「实实在在」(truly,truly) 这个副词来强调祂说的话时,这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宣告,要祂的听众留心聆听。 第一个宣告是关於『祂是谁』的宣告,19-23节。祂告诉我们圣父和圣子之间的关係:(1) 圣子所做的事是完全按照圣父的旨意来做(19-20节)。(2) 圣子在每一方面都与圣父同等,如使人复活、审判世人(21-22节)。(3) 耶稣说自己可以得著与父一样的尊敬(23节)。如果耶稣不是上帝,这就是彻底地亵渎的一句话。  第二个宣告是关於『祂的工作』的宣告,24节。耶稣很简单地说接纳祂就是生命,不接纳祂就是死亡。每一个人的肉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只是「生存」而已,早晚要死亡;唯有接纳耶稣的,才真正得到永恒的「 生命」,不被定罪,反得永生。 第三个宣告是关於『就是现在』的宣告,25-30节。信耶稣基督得救不是将来的事,而是现在信,现在就得著了。第二十五节的「死人」指的是灵性上死去的人,他们若是信了耶稣,就立刻得到生命。「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审判」(希伯来书9:27) 这个审判的权柄是神赐给人子耶稣的。第二十九节的「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是新约一再重复的宣告,如约翰福音3:18,36;马太福音25:46;哥林多後书5:10;启示录20:11-15,这是千真万确的事.

365天灵修之旅-第100天

经文: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什么人?”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 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 神当作平等。 约翰福音 5:10-18 一个人患了看来是不可医治的病,却被医好了,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件值得高兴和感恩的事,但犹太人却用冷漠刚硬的态度看待这件事,他们指责他犯了「安息日」的律法,因为他背著褥子行走。当初神设立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人记念神的「创造」(出埃及记20:8-11) 和「救牍」(申命记5:12-15)。但经过了一千多年之後却演变出了几千条琐碎的规则,其中一条就是安息日不準背东西,拉比的律法这样写著:「任何人故意在安息日背著东西从公共场所到私人住宅就要被石头打死。」这条规则是犹太人根据耶利米书17:21-27及尼西米记13:15-19扩大演绎而来。但尼希米13章15节写得很清楚,有问题的是在安息日做买卖如同在平时一般,但耶稣时代的拉比们却无限上纲地规定,在安息日中,如果一个人在衣服上带一枚针都是犯罪。 这个被医好的人後来在圣殿碰到耶稣,就立刻去向犹太人报告,看来似乎是恩将仇报,但可能因为怕死,所以才对犹太人打小报告,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个人的小报告点燃了耶稣与犹太人之间冲突的导火线,耶稣一语双关地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17节)。除了宣告自己的身份—神的儿子—之外,也暗示性地宣告了自己的任务。不错,根据创世纪2:1-2,神在第七日休息,但只是息了「创造」的工,更多的工作如「救赎」(本於祂的慈爱怜悯)与「审判」(本於祂的圣洁公义)仍然继续。 所以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暗示说:即使在安息日,(因神的慈爱怜悯) 神的(救赎)工作仍然进行,所以我也如此工作。 就是这一段话使犹太人震惊不已,因为在他们看来,耶稣看自己与神平等,是亵渎的,是该处死的。但细思耶稣话中之意,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怜悯与慈爱:在人的苦难之前,神岂能安息呢?祂把人类的需要放在心上,没有一件工作大於解救人类的痛苦忧伤,所以祂不停工作,安息日亦然。 一一一一一 主耶稣医好这叁十八年的瘫子,也是给所有犹太人一个机会,叫他们反省,叫他们警惕,因为他们祖宗出埃及进迦南以前,因不听话悖逆神,整个一代人在旷野瘫痪了叁十八年,像这瘫子一样。直到第一代人都死去了,他们的後代才进了迦南,关於这点,每一个犹太人应时刻反省。 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路号称40年,实际38年 (参申命记2:13-15)。主耶稣医治叁十八年瘫子决非偶然。 祂所作之事都有意义。 在这段经文裏还可以看见另一个信息。当耶稣在圣殿裏遇到这人时,特地告诉他不要再犯罪 (“stop sinning”, 14节),否则更坏的事 ——狭义指更大的灾祸;广义指末後的审判——将会临到他身上。这倒不一定说这人的病是由於他的罪,但极有可能「罪」是他的病的主要原因。耶稣没有责备那人的过去,只是关切他的将来,要他努力过圣洁的生活,否则「罪」会给他带来更严重的後果和末後的审判。唯有解开罪的綑绑,人才能有真正的安息。这个真理不只适用在这病人的身上,也适用在所有的人身上。

365天灵修之旅-第99天

经文: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里面躺着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许多病人。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稣看见他躺着,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约翰福音 5:1-9 今天经文中这一个事件上显明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生命软弱的人的帮助,是胜不过罪恶辖制的人的解救。这事可能发生在五旬节的期间,地点在耶路撒冷东北角靠近羊门的毕士大池,旁边有五个廊子。裏面躺著许多病人(3节)。这些人都是残缺不全的,他们在那裏等候一个希望,因为传说有天使按时来搅动池水,水动的时候,谁先到池子裏去,谁就可得医治。 究竟这传说是否真实的,圣经没有明说,但这传说却是吸引了一大群可怜的人,聚在那裏等候机会。耶稣「看见」一个人躺著,「知道」他病了许久,就主动上前问他:「你要痊癒吗?」(6节) 当然要痊癒!否则为甚麽会守在池边呢?池边哪一个病人不想痊癒?那麽耶稣为甚麽还要问他?也许这个人心中并不真相信可以痊癒。他人虽在池边,却不带著盼望。 他的答案答非所问,显示他缺乏信心:「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7节)。他连说「我要痊癒」的勇气都没有!面对这麽软弱无望的人,耶稣说的话是带著权柄的:「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8节) ,那人顺服了主所吩咐的,就「立刻」痊愈,起来走了 (9节)。 一一一一一一 这故事本身充满了戏剧性的提示。它仿佛告诉我们,人都在不自觉地为自己製造许多的枷锁与綑绑,然後在这些枷锁和綑绑中挣扎,越挣扎就越绝望,因为没有找到真正的「出路」. 全地的人都落在相同的情景中,儘管各人的文化背景不同,但自以为是的光景却没有两样,都是以自以为有的去代替神,结果在挣扎中不单是没有得著解脱,并且是越陷越深。就如这个病人一般,他既然知道没有人把他放进池子里,那麽又何必每日在池边苦等呢? 这人病了卅八年,可能大半时间都在池边苦等,他的人生,正是一般世人「无奈」的最佳写照:日复一日等,却不相信能得医治;但又不得不等,否则真永远不得医治。 一一一一一 「你要痊癒吗?」真正能够,也愿意帮助你的人——唯有耶稣!

365天灵修之旅-第98天

经文: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马太福音 9: 9-13 这事以后,耶稣出去,看见一个税吏,名叫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法利赛人和文士就向耶稣的门徒发怨言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耶稣对他们说:“无病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 路5:27-32 耶稣又出到海边去,众人都就了他来,他便教训他们。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耶稣在利未家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与耶稣并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法利赛人中的文士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可2:13-17 这是耶稣呼召另一个门徒——马太(利未),及其所带出的真理。 马太是个「税吏」,而税吏可说是当时犹太人最憎恶的一种人。因为那时候,犹太人被罗马人统治,罗马人采用一种「以犹治犹」的方法:就是用犹太人去管理犹太人。他们用包税制,以一个地区为範围,作税吏的有权利去收税,税额多少由税吏决定,收到的税额只要交出固定金额给罗马人即可,剩下的全归税吏自己。比如说,假设罗马政府规定要缴交一百万的税款,那麽如果税吏能征收到叁百万,他只需缴一百万给罗马政府,二百万则归他自己。所以税吏尽量榨取税金,把规定所收的馀额,全部放进私囊。这工作是个大肥缺,但却是犹太人最痛恨的,因为他们认为税吏是帮著罗马人欺负自己的同胞,因此把他们视为犹奸、卖国贼。  耶稣为什麽会呼召一个众人鄙视的税吏马太做祂的门徒?从祂对法利赛人所说的话可以略窥一二:「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12-13节)。主耶稣到世上来的目的,就是要把迷失的神的儿女寻回,祂服事人,为要使人与神恢复交通。耶稣呼召税吏马太,也和税吏罪人一同吃喝,主这样的接近罪人,乃是为了帮助他们恢复与神的关係。 这里有个词「看见」,看见乃是定晴的看、仔细的看,是带著透视的眼睛看。所以这里圣经说看见一个税吏,乃是主耶稣看到一个税吏的心坎里去。“看见”令马太完全地转变过来。那一看,就把整个世界改变了。那一看,就叫他撇下所有的来跟随我们的主。 当主耶稣用锐利的眼光定睛看马太的时候,大概是马太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在十二个门徒里面,只有马太一开始就披著罪人的标誌。 马太写马太福音的时候,他已经是使徒;讲到使徒怎样蒙呼召的时候,他多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自己,是马可、路加都没有用的。只有马太自己说:税吏马太。马太永远不会忘记,他是一个罪人,然而蒙了主的恩典。 而回应耶稣的呼召,马太的悔改归正是立即可见的,路加记载他「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路加福音5:28),在所有门徒当中,马太是牺牲最大的,因为做税吏是一份非常优厚的职业,并且别的门徒可以重操旧业,他却绝无机会复职。这样的悔改之心是神所看重的。 但是那些法利赛人和文士却不这麽认为,他们以为活在宗教的仪文和传统中十分了不起,只知道用律法的消极意义去定人的罪,却不瞭解律法的积极意义是使人归向神。因此耶稣对这些熟悉圣经的人,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13节)。耶稣的回答对历世历代的自以为义的人是当头一棒!

365天灵修之旅-第97天

经文: 有一天,耶稣教训人,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着;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有人用褥子抬着一个瘫子,要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却因人多,寻不出法子抬进去,就上了房顶,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正在耶稣面前。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文士和法利赛人就议论说:“这说僭妄话的是谁?除了 神以外,谁能赦罪呢?”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就说:“你们心里议论的是什么呢?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当众人面前立刻起来,拿着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归荣耀与 神。众人都惊奇,也归荣耀与 神,并且满心惧怕,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 路加福音 5:17-26 路加福音从5:17起到6:11止,连续用五个故事,描写耶稣和犹太人宗教领袖发生很大的衝突。从那时起,宗教领袖们敌对的态度和行动就开始显露出来了。这是第一件这样的事,仍发生在迦百农。 由於耶稣的名声已四处传扬,所以各地(包括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宗教领袖也上门来查个究竟。当天,有人拆了众人聚会的房顶,把一个瘫子缒下来到耶稣面前。看见他们不计任何艰辛,把瘫子带来求医治的信心,耶稣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20节)。这句话引起了宗教领袖们的反感, 他们不愿承认耶稣是神,就只好指称耶稣说僭妄的话 (21节)。 主耶稣进而證明给他们看,祂已真正赦免了那人的罪。祂问他们:「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23节)」这句话的妙处是:若用嘴巴说说「你的罪赦了」很容易,因为没有方法可證明罪真的蒙赦免了;但如果说「你起来行走」,则是需要权柄能力的,必须真的叫病人起来行走,让人看得见。 其实,无论是「叫瘫子起来行走」或是「赦免人的罪」,都只有神才能做得到。法利赛人「看不见」那人的罪已蒙赦免,因此他们不会相信;但耶稣施行一个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神蹟,證明祂有权柄能力做那「看不见」的——赦免那人的罪,也叫宗教领袖们哑口无言。 请注意,主耶稣做事的次序是:(1)「看见他们的信心」(20节)。(2)「你的罪赦了」(20节)。(3)「拿你的褥子回家(治病)」(24节)。 这个次序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主耶稣所行的其他神蹟里也可以看到。这与一般人向主耶稣所要求的次序刚好相反。藉著这个神蹟,耶稣让我们看见「赦免」及「医治」的关係:赦免在先、医治在後,医治之前先有赦免,赦免重於医治也先於医治。 肉体得医治固然值得欣喜,但若灵魂得不著赦免,则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治病赶鬼是医治肉体,但不如人的罪得赦免重要。耶稣一再用不同的方式叫人知道,祂不是单为解除人肉体的痛苦,而是为恢复人与神的交通到地上来的。「罪」是人类患难痛苦的主因,若不解决罪的问题,人的痛苦不会停止。当日的人不瞭解这个真理,今天的许多人也还是不瞭解。

365天灵修之旅-第96天

经文: 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求耶稣,向他跪下,说:“你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即时离开他,他就洁净了。耶稣严严地嘱咐他,就打发他走,对他说:“你要谨慎,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因为你洁净了,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那人出去,倒说许多的话,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叫耶稣以后不得再明明地进城,只好在外边旷野地方。人从各处都就了他来。 马可福音 1:40-45 耶稣下了山,有许多人跟着他。有一个长大麻风的来拜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他的大麻风立刻就洁净了。耶稣对他说:“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献上摩西所吩咐的礼物,对众人作证据。” 太8:1-4 有一回,耶稣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风,看见他,就俯伏在地,求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耶稣伸手摸他,说:“我肯,你洁净了吧!”大麻风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耶稣嘱咐他:“你切不可告诉人,只要去把身体给祭司察看,又要为你得了洁净,照摩西所吩咐的献上礼物,对众人作证据。”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路5:12-16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是耶稣医治一个麻疯病人的故事。旧约圣经用了整整两章 (利未记第十叁和十四章,共116节) 讲述关於传染性麻疯病的条例。麻疯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以犹太人的律法而言,是属於不洁凈的。长了痲疯的人,会丧失皮肤的感觉。若未经及时而适当的治疗,往往造成面容残缺、手足畸型、甚至残障,故易引起大众的恐惧与排斥。病人往往受到不人道对待,被遗弃在荒野中任其自生自灭。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痲疯病传染性并不算很高,但因为人们对其认识不深,心裏存著畏惧的阴影,所以对痲疯病十分害怕。今天经文中,我们看到这个麻疯病人,他深知自己的光景,热切盼望得著洁净,而且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他,因此极其谦卑地,跪下恳求耶稣洁净他(40节)。 让我们特别注意主耶稣的反应:「耶稣动了慈心,就『伸手摸他』」(41节)。长了大痲疯的人并未要求主与他有任何身体的接触。他只知道主有医治的权柄。但主耶稣却『伸手摸他』!一个敬虔的犹太人看到这幕景象,他们的诧异甚至会变为惊吓过度:怎麽有人敢摸麻疯病人!?但事实正如他们眼中所见,耶稣甘心遭受玷污,以致那个污秽的大痲疯病人可以得著洁净。 这是非常感人的画面,全是因著主耶稣对我们的爱,「祂动了慈心」,因而一个全然洁净的人伸出手来去摸一个不洁净的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带来了重大的意义,就是主耶稣愿意降卑,来到罪人当中,以祂温柔的手,与他们接触,使不洁凈的人成为洁凈。要留意的是:主耶稣伸手摸这长了大痲疯的人,是祂主动的行为,不是病人的要求。从来没有人像主耶稣一样主动伸手摸痲疯病人。这样的接触,不单在肉身上有医治的作用,在心灵上也有医治的疗效。长了痲疯的人是被违弃的一群,与人隔绝。也与爱隔绝。不论长大痲疯的人是否知道耶稣是基督,耶稣的行动让他感受到被爱和被接纳。一个与他素不相识的人,竟然愿意主动伸出手来触摸他! 一一一一 耶稣不但医治人的肉体,更医治人心灵的创伤。祂以「爱」与「接纳」,令失丧的人重新振作,重拾自信,叫黑暗裏的人见阳光,为伤心绝望之人带来信心与盼望。

365天灵修之旅-第95天

经文: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在那里祷告。西门和同伴追了他去,遇见了就对他说:“众人都找你。”耶稣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往别处去,到邻近的乡村,我也好在那里传道,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于是在加利利全地,进了会堂,传道,赶鬼。 马可福音 1:35-39 天亮的时候,耶稣出来,走到旷野地方。众人去找他,到了他那里,要留住他,不要他离开他们。但耶稣对他们说:“我也必须在别城传 神国的福音,因我奉差原是为此。”于是耶稣在加利利的各会堂传道。 路4:42-44 安息日可能是别人寻求安息与松弛的时间,但耶稣却是忙碌地服事。经过了忙碌的一天之後,隔日早晨天尚未亮,耶稣就来到旷野,在一个没有群众的地方,为要安静祷告,与神单独会面。无可否认的是,在一片喧嚣繁忙的传道医病赶鬼声中,耶稣也需要安静,以寻求神的旨意重新得力,走前面的道路。耶稣以这个方式来开始祂的一天,时间是那麽早,这给门徒们留下了持久的印象。耶稣清楚知道,在未出外应付人的问题之前,先要和神交谈。 耶稣在大受欢迎後,居然退到旷野,这是令人无法想像的举动。西门与其他人似乎对祂这种作法大惑不解(37节)。耶稣的医病工作正在当地引起极大的兴趣,众人都要留住祂时(路加福音4:41),祂却认为这正是离开,去到别的村莊传道的时候(38节)。过去几天我们所读的,耶稣在迦百农事工的这段经文中,即便有很大一段篇幅是描述耶稣所行的神蹟,而非耶稣的传道,但福音书的焦点却实在是神国的宣扬。耶稣行神蹟是出於他对世人的怜悯,而不是他服事的重心。 马可特别记这些事,藉以说明主耶稣作僕人的身分。祂不愿受人拥护作领袖,不愿满足人的好奇和爱热闹的心理,因为祂在地上有一个专一的目的,就是『传道』,祂原『是为这事出来的』。主耶稣不是为了满足人肉身的需要而作工,而是根据神的心意来服事人,要把人带回神永远的计划中。众人要留住耶稣,要以祂的权柄和能力去解决并供应他们肉身的需要。但是耶稣所留意的,不是他们肉身的需要,而是神差遣祂的目的,祂仍然是以神的心意为大前题。在祂的心中,人归向神比甚麽事情都重要!

365天灵修之旅-第94天

经文: 可1:32-34: 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他。 马可福音 1:32-34 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太8:16-17 日落的时候,凡有病人的,不论害什么病,都带到耶稣那里。耶稣按手在他们各人身上,医好他们。又有鬼从好些人身上出来,喊着说:“你是 神的儿子。”耶稣斥责他们,不许他们说话,因为他们知道他是基督。 路4:40-41 安息日的晚上,马可记载了耶稣当天行程的第四件事,「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著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32-33节)。为什麽是天晚日落的时候?因为安息日结束了, 七日的第一日开始,犹太人可以正常走路作事了,所以那些人都来找耶稣寻求医治。我们看见耶稣「来者不拒」,对众人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祂只看到他们的需要,凡是来寻求祂的,祂都医治。 在耶稣那时代,病痛以及污鬼的附身,都常被认为是与撒但的工作,以及「罪」所带来的刑罚有直接的关係(参路加福音13:10-17; 约翰福音9:1-2),因此,耶稣施行医病赶鬼的神蹟,可以说是对撒但以及罪恶权势的一种直接和有效的挑战。马太说祂「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马太福音8:16);路加说祂「斥责他们(鬼)」(路加福音4:41),「斥责」这字眼,我们已在过去两天多次看见,在在表明耶稣话语的「权柄」,超乎一切自然非自然物之上。 马太又为耶稣的这一天加上了一段註解:「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祂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17) 这是引自以赛亚书53:4:「祂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 「忧患」在希伯来文的原意便是「疾病」。 这段註解明白的告诉我们:主耶稣医病赶鬼的事蹟,是应验先知的预言,就像一个记号,引领人认识神的儿子耶稣基督。 到目前为止,犹太人还没有认出耶稣的真正身分,但鬼魔都知道,也都喊著说耶稣是「神的儿子」、「神的圣者」。然而,耶稣却叫牠们不要作声,不许牠们说话,原因是: 第一、现在还不是显露祂的身份的时候。耶稣的一生,完全遵照神的旨意而行 (参约翰福音12:49;14:10),祂要等候神亲自所作的启示,神定规的时候到了,祂才要张显自己的身份。 第二、耶稣拒绝接受鬼魔为祂所作的见證,因所有这类的见證皆非出於自愿,不是真信仰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94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93天

经文: 他们一出会堂,就同着雅各、约翰,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着,就有人告诉耶稣。耶稣进前拉着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她就服侍他们. 马可福音 1:29-31 一一一一一 太8:14-15: 耶稣到了彼得家里,见彼得的岳母害热病躺着。耶稣把她的手一摸,热就退了;她就起来服侍耶稣. 路4:38-39: 耶稣出了会堂,进了西门的家。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有人为她求耶稣。耶稣站在她旁边,斥责那热病,热就退了。 一一一一一 马可记载耶稣到了迦百农的第一个安息日所作的第叁件事,是进到西门(彼得)和安得烈的家,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有人为她求耶稣,耶稣就进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来,热就退了。这是在门徒的家中,不是公开场合,耶稣不需要有观众,才肯施展祂的能力。祂可以在会堂,也可以在一间小屋子裏,随时準备替人医治;对接受祂的帮助的人来说,祂从来不会感觉厌倦的。祂总是先替人的需要著想,然後才想及自己的需要和休息。 一一一一 路加福音对这件事的观察较其他福音书细微,因路加是个医生。他说西门的岳母「害热病甚重」(路加福音4:38),可见她患的热病不是一般的热病,可能有生命危险;路加说有人为她『求』耶稣;他又特别提到耶稣作了一件其他医生所无法作的事:「『斥责』那热病」(路加福音4:39),神的话就是能力,这又是一个耶稣话语「权柄」的表明. 。「斥责」原文有责备、禁止的意思,早上祂责备污鬼(参昨日灵修),现在祂斥责热病。此外,耶稣的医治总是完全的,一般人高烧退了之後,不可能马上恢复正常;但西门的岳母得了完全的医治 ,并且能够「『立刻』起来服事他们」(路加福音4:39)。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件事平平无奇,对比其他神蹟,并不见有何奇特之处,为什麽圣灵却感动叁本福音书的作者不约而同都记下这件事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属灵原则」,当福音书记载主耶稣行神蹟医病赶鬼时,著眼处往往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事情背後的教导或含意。就以医治彼得的岳母和被鬼附者这一段为例,是强调主的工作「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马太福音8:17)。 耶稣行神蹟是出於他对世人的怜悯,而不是祂服事的重心。耶稣服事的目的是在福音的宣扬,是要让神的救恩成就於世上,而不仅仅在於医病、赶鬼。因为耶稣所医治的,不仅是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