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圣经来读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人拜老子为神,老子其实是一位寻道者.今天我们借助圣经来读道德经,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认知. 老子是中国周朝人,在周朝末期作「守藏吏」(守藏吏就是国家图书馆的馆长)。老子作这个官作到一百多岁的时候,他向皇帝辞官,三辞不准后!老子就直接掛冠而去。 老子骑著青牛,往关外而去,皇帝发现老子离去以后,立刻派人下诏书,以战马快骑送到各处关卡,希望将老子劝回。当老子到达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子拦下.关令尹子问老子,「老先生,你为什麽非走不可呢?你看皇帝对你像对老师一样的尊敬,我们大家也都尊敬你,你为什麽非走不可呢?」老子说:“你看我生了,老了,那病了沒有?如果病了,下面死就来了.”  关令尹子一想,对啊!老子说的有道理,就问老子:「老先生,既然你不甘心等死,那你要作什麽呢?」老子说:「我要去访「道」!」.之后老子写下了《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篇开宗明义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窍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老子说这“道”玄之又玄,却是众妙之门,虽然他知道有“道”,显然他没有得着“道”,他找错了方向,他在苦修“道”. “道”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呢?这是世人都关心,并想要寻找的答案. 我们再来看圣经,约翰福音1:1-4说:“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现在我们借助圣经来读这一篇道德经: 「道可道」是什麽意思呢?「道」,就是「太初有道」的「道」,

Continue reading用圣经来读道德经

你的灵往哪里去?

网上有个段子,疫情期间,到处被封,不管去到哪,都要被灵魂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你往哪儿去?你的未来往哪儿去?你离开这个世界后往哪儿去?今天我们来看看圣经的启示. 圣经路加福音中耶稣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财主,活着的时候极尽奢华,天天宴乐,却没有憐爱的心;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穷困潦倒,全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后来拉撒路死了,被天使带去放在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举目远远地望见亚伯拉罕,又望见拉撒路在他怀里,就喊着说:‘我祖亚伯拉罕哪,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亚伯拉罕说,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 故事中的亚伯拉罕和拉撒路在哪里?从耶稣在十字架上对那称他为主的强盗说,“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可以看出,亚伯拉罕在神的乐园. 什么人会在神的乐园?圣经说,活着的时候认耶稣为主,接受他救恩的人,离开世界后,灵会在神的乐园等待复活;不认耶稣为主的,离开世界后,灵将在阴间等待复活,那里有火焰,极其痛苦,像财主一样.有深渊将神的乐园与阴间隔开,他们都在那里等待末后的复活. 关于以后的复活,圣经启示说,当耶稣再来的时候,号角吹响,死人要复活,不管是不是信靠耶稣都将面临审判,这就是希伯来书说的“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基督徒将在耶稣台前接受审判,把在地上活着时候的一言一行向耶稣交帐,得胜者将得到完全的救赎,进入新天新地,就是我们说的未来的天国,享受永远的福乐,与上帝同在.在那里再没有死,没有痛苦和眼泪;活着时不接受耶稣为主的人,从阴间复活后,将在白色大宝座前被审判定罪,与魔鬼和堕落天使们一起,被下到地狱的硫磺、火湖中,承受永远的痛苦和煎熬. 从这些启示中不难看出,我们在地上的日子,活着的时候,你怎样活,为什么而活,靠什么而活,决定了你往哪儿去.是从乐园到天国;还是从阴间到地狱?希望你真知道你往哪儿去,别走错了方向.

生与死哪一个重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光景?没人知道.因为死后是一个巨大的未知,世人认为应把握可知的现在,及时行乐.对于死后的情形,各种宗教,也各说各话.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基督信仰却是“未知死,焉知生”?生死之间,到底哪一个重要呢? 儒家看重今生,所以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好好的活,又岂能知道死后将如何,又或者说是劝人努力的活好现在,别浪费时间去管死后的未知;基督信仰看重死后在哪里?说:“未知死,焉知生”.意思是,你不知道死后的光景,又如何知道今生该为什么而活呢? 为什么基督徒这么看重死后的光景?华理克在《标竿人生》中说:人生在世,其实只是彩排,为未来作准备。死后,在永恒中,你逗留的时间将比今世长久得多。人世间只是舞台、赛前的热身操、进入永生前的考验期。好比你在母腹中所度过的九个月,并非是行程的结束,而是为生命的开始作准备。同样地,当我们结束地上的生命,并不是生命的完结,而是永恒生命的开始.此生是为来生作准备。 此生是为来生作准备,这并不是佛家的轮回.来生是指永恒的生命.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相比永恒,不过沧海一粟,但这短短的几十年却决定了你的永恒将在何处? 圣经说上帝是活人的神.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在人活着的时候,信靠上帝,紧紧抓住救恩的天梯,上帝才能将你拉进天国,才能在永恒中永远与上帝同在.一旦人死了,就再没有可能了;又好比救恩的列车,你活着时没有跨进列车的大门去,死后就再没有办法跨进去了.时间到了,列车开走后,你将永远被留下.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却好比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你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永恒,是在天国,还是地狱.这几十年很短,但很重要!! 地上几十年,与死后的永恒相比较,你就知道为什么基督徒这么看重死后的光景了.你活着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永恒.这也是为什么保罗可以将地上的万事看为粪土,忍受一切的苦难和逼迫,而发自肺腑的说“因为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 4:17). 相比与永恒中的荣耀,今世短暂的苦楚,不足挂齿.“未知死,焉知生”.是为今生短暂的享乐,置永恒于不顾;还是为着存到永远的福乐,而在今生做好准备,哪一个是更智慧的选择??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人人都有选择的机会,盼望我们都能选择上好的福分,知道今生为什么而活!!

你拜的是神,还是鬼?

生离死别是人生常态,谁也逃不过.就像苏东坡说的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基督徒在面对亲人离世时,心里虽知道这是亲人歇下地上劳苦,除去身体病痛,安息主怀的祝福,且有未来天上相见的盼望,但这暂时的分离,仍是生死两茫茫,惟有泪千行. 在万分不舍亲人离世后,做为华人基督徒,接下来将会面对巨大的文化与信仰的冲击.中国人几千年来根深地固的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在孝字的重压下,为逝者的亲人守头7,烧香7×7 49天,设立灵堂,烧纸钱,超度等等风俗,便在亲朋好友一声声关切的建议,“善意”的嘱咐中迎面而来.好像不这样做就是不孝,离去的人会走的不安,活着的人会良心不安?同时还会遭到周围人的谴责:信教信的把祖宗都丢了…等等.在真理与习俗的抗衡中,许多基督徒选择妥协,心想这样伤痛的时候,只要稍微让步一点点就能相安无事了,孔孟之道孝字最大,而且我们只是用习俗纪念亲人,我们的心是爱主的.真的可以酒肉穿肠过,片点不沾身吗? 我们先来问一个问题,亲人离世后,灵堂所祭拜的到底是亲人,还是鬼,甚至有人把已逝的亲人当神来拜,祈求保佑后代子孙? 圣经启示我们,人的受造是由灵 魂 体三部分组成.上帝起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我们是亚当的后裔,我们的身体是用尘土造的,人死后身体将重归于尘土;灵是来自于上帝吹的一口气,灵是不死的,最后将面对上帝. 亚当 夏娃堕落后,不相信上帝的人,死后灵将在阴间;活着时相信上帝,让上帝做我们的主,和唯一的神,死后灵将被接到神的乐园.一同等候到世界的末了,面对上帝的审判,决定永恒中  人的灵在哪里,是上天,还是下地? 魂是我们的情感,意志等等,传道书说灵是向上的,魂是向下的.魂依附于身体,人死后,魂也随之消失,中国人说的人死如灯灭,灭的是魂,;灵是不死的. 既然知道了人死后的去处,那么就要问,亲人离世后,我们设的灵堂,拜的是什么?身体已归尘土,魂已消失,因为我们烧的纸钱,亲人的灵就能饱足吗?真相是物质世界与灵界是不相通的!灵不需要,也没办法接受物质世界的东西. 有人也许会说,我们做这些就算没有什么用,至少给活着的人,良心得慰藉.也许是,但这却有一个很大的破口,就是你是在与灵界打交道,小心鬼找上门,这里的鬼,不是人死后的灵魂,灵魂已有它们各自的去处,是不会再回来的,鬼是堕落的天使,邪灵.如果人拜上帝真神之外的灵,就给魔鬼开了一条路,这是邀请,它岂有不来之理? 使徒保罗曾语重心长的对哥林多教会说,“他们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我不愿意你们与鬼相交。”  小心再小心,让我们在真理里得自由.孝不在亲人离世后,你做了什么?那是为自己做,做给人看;真的孝敬,就当在亲人活着时去爱他,去尽孝,做该做的.一旦离世后,让我们带着无愧的良心去纪念,淸淸洁洁的去缅怀亲人,别给魔鬼留地步,免得将家庭带入污秽之中. 这并不是妥协或退一步的小事,该知道你拜的是什么?拜的是神,还是鬼!!

为什么要饶恕人

当今社会推崇的是快意恩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然,如果周围有饶恕的故事的话,常常会感动人良知里面那最柔软的地方。人都喜欢和平,不喜欢仇恨,但这个堕落的世界满了罪恶,饶恕就变成了每个人都需要做的攻课. 饶恕本身就代表着里面受到过伤害,被不公平对待,被得罪了等等.而能够在被得罪,受伤害之后,放下自己追讨公平,公义的权利,选择放手,原谅,饶恕对方是一件非常不容易,而且很难做到的事情. 圣经上一直要我们饶恕人,并且要我们饶恕70个七次,这个70个7,不是只490次,而是完全的饶恕。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要饶恕人? 圣经说你们饶恕人,上帝也饶恕你们,如果你们不饶恕人,上帝也必不饶恕你们。 上帝是公平公义的,为什么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却让我们选择饶恕呢?那是因为人在伸张有私欲的,不完全的正义的时候,伸张的并不是真正的正义,往往带下的是更大的不公,不平和更多的伤害. 上帝让我们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这是上帝保守我们不落入罪中,让我们相信祂是圣洁公义的上帝,祂断不把有罪的当作无罪,祂会为我们伸张正义。 上帝让我们饶恕人也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如果我们不饶恕,抓住痛苦的事实,就把我们引向更深的苦毒,而且可能因此犯下难以想象的罪. 一个心里面不能饶恕人的人,是活在苦毒中的人,不仅会阻止你进步,甚至会摧毁你的健康;人际关系也会出现偏差,与神、与人的关系都会出现问题;苦毒中的人,是没有平安的.仇恨会使人失去理智,蒙蔽双眼做出愚昧的事情,一个不肯饶恕人的人好像是自己在吃毒药,却想让对方死. 上帝要我们活在一个健康、蒙祝福的的环境中成长,里面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生命,与神,与人有健康的关系,所以上帝要让我们放手,饶恕别人.在上帝的恩典中,也给别人恩典. 只有饶恕才能把被苦毒关在小黑屋里的人,释放出来,重见天日. 饶恕人,就是释放自己!

怎么样成为有福之人

世人都追求福禄寿,都祈愿成为一个有福的人.对于什么是有福之人,也各有各的定义. 大多数人把拥有财富、名声、地位、成功、享乐等看为有福之人.圣经记录了许多有福之人.我们都想知道,怎么样才能成为有福之人? 圣经中“有福”英文是“Blessed “, 是个被动式,显然有一位赐福者,“有福”的人是赐福的接受者,中文翻译为“”蒙福”,“被祝福”,“被恩待”.有福之人就是蒙上帝祝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蒙上帝祝福的呢? 圣经《路得记》中,路得是一个外邦受咒诅的寡妇,生活无以为继.凭着信心和爱心,为孝敬婆婆,随着婆婆回到犹大的伯利恒,她的贤德与爱心,使她在以色列民中羸得好名声,同时引起了大财主波阿斯的注意,最后嫁给了波阿斯,并成为以色列最伟大的君王大卫的祖母. 圣经说路得:“末後的恩(或译为福)比先前更大”,这句话大多数人理解为,路得将领受更大的祝福. 在人看来,路得终于从无依无靠的外邦寡妇,嫁了大财主,成为富有的人,而且被记录在弥赛亚的族谱中,这是何等大的福;但圣经说的末后更大的福的意思却是,路得以后带给婆家的祝福比之前更大,之前路得孝敬婆婆,之后路得与波阿斯生的孩子归婆婆名下,使婆家可以有继承产业的后裔;婆婆这个绝望的以色列寡妇,也因路得而心生盼望⋯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路得的福,来自于她对婆家的祝福. 有福之人首先是接受祝福的人,接受祝福本身不是目的,接受祝福的目的是为了能给出祝福.上帝所赐福的人,是那些愿意给别人祝福的人,给出去的多,接受的就更多,接受是为了有能力给出去.有福之人好像一个器皿,承载祝福,又流出祝福,使更多的人蒙福. 想成为被上帝祝福的人,就先成为祝福别人的人吧,上帝的祝福将会源源不断的涌入. 上帝说:那赐种子给撒种的,赐粮食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你们必凡事富足,能多多施舍,使人藉着我们而生感谢上帝的心。(哥林多后书 9:10-11 )

《圣经小拼图🧩》10: 最神奇的食物:吗哪

圣经中有一种很奇妙的食物 就是 吗哪.神从天降吗哪,喂养了在旷野中近二百万的以色列民40年.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应许之地,吃了当地出产的第二日,吗哪停止降下,之后再没出现过.吗哪的出现,消失,和出现的时间十分奇妙,只能称之为神迹! 据《 出 埃及 记》 第 16 章 记载, 上帝看见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隶,被苦待,就憐悯他们,呼召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进入神为以色列民所应许的应许之地. 吗哪出现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个月的 15 日, 当时以色列人的粮食吃完了,在旷野没有东西吃,他们向摩西和亚伦发怨言说,他们要饿死了. 上帝对摩西说,上帝要从天上降下食物给他们。早晨以色列营地周围有一层露水那一层露水蒸发之后,旷野的表面出现了小圆物,好像地上的薄霜一样。以色列人看见,不知道是什么,就问:“这是什么?”摩西对他们说:“这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以色列家给这食物取名叫吗哪(意思是:这是什么?),它的样子像芫荽子,颜色是白的,吃起来像和蜜的薄饼。 上帝赐玛哪给以色列民的规矩是这样:百姓可以一早出去拾取他们当天所需的分量,太阳一发热,食物就会融化,起晚了,他们就不能拾取玛哪. 一礼拜的头五天所降的,以色列民需按自己和家人的食量来拾取, 即日吃完,如果留到第二天早上,就会生虫变臭;

Continue reading《圣经小拼图🧩》10: 最神奇的食物:吗哪

《圣经小拼图🧩》9: 医疗机构为什么用挂起来的蛇做标志?

上面这图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志图,我们常常看到医疗机构会用一条挂在杆子上的铜蛇做标志,有些医院用十字做标志,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是来源于圣经,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以色列人逃荒到埃及,之后他们在埃及居住了400年,成为了埃及人的奴隶,被埃及人苦待.上帝看见以色列百姓的苦情,就差遣摩西带他们出埃及为奴之家,赐给以色列民一块流奶与蜜的应许之地居住.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经旷野要到神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敬拜神.一路上神从天上降吗哪给他们做食物,从盘石出水为他们解渴,又行了许多神跡保护他们.但他们因为旷野的路难行,就埋怨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他们的心厌恶神赐的吗哪味道寡淡,不好吃,怀念埃及地的美食 对于神的供应和保护,他们不但不心存感恩,反倒心生怨恨,上帝就派火蛇进入百姓当中去咬他们,于是以色列中死了许多百姓。 百姓到摩西那里,说:“我们有罪了,因为我们向上帝和你发怨言。求你向上帝祷告,叫蛇离开我们。”于是摩西为百姓祷告。 上帝对摩西说:“你要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存活。” 摩西就造了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人,相信上帝的话,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这就是被挂在杆子上铜蛇的来历,相信上帝话的人,都活了.这条被挂起来的铜蛇预表着十字架上的耶稣.以赛亚书说: 因他受的刑罚,我們得平安; 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医治。 不管是医疗机构,还是医院都知道,想要使人存活,只有靠上帝.真正的平安和医治,来自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被钉死的耶稣基督,他就是旷野被挂在杆子上的铜蛇,凡信他,仰望他的就可以不死,有永恒的生命!

路得记第四章

 路4:1-6 波阿斯到了城門,坐在那裏,恰巧波阿斯所說的那至近的親屬經過。波阿斯說:「某人哪,你來坐在這裏。」他就來坐下。波阿斯又從本城的長老中揀選了十人,對他們說:「請你們坐在這裏。」他們就都坐下。波阿斯對那至近的親屬說:「從摩押地回來的拿俄米,現在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我想當贖那塊地的是你,其次是我,以外再沒有別人了。你可以在這裏的人面前和我本國的長老面前說明,你若肯贖就贖,若不肯贖就告訴我。」那人回答說:「我肯贖。」波阿斯說:「你從拿俄米手中買這地的時候,也當娶死人的妻摩押女子路得,使死人在產業上存留他的名。」那人說:「這樣我就不能贖了,恐怕於我的產業有礙。你可以贖我所當贖的,我不能贖了。」 路得「恰巧」(二3)來到波阿斯的田中,波阿斯又恰巧「正從」(二4)田間經過,認識了路得。現在波阿斯要找「那至近的親屬」(1節),那人就「恰巧」(1節)經過了。一個被神管理的人生,必定充滿了「恰巧」的經歷;因為發生在神百姓身上的「恰巧」,都是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的結果。 城門:相當于今天市政廳的功能.是古代以色列城邑里公眾集會、買賣交易和審判案件的地方。以色列城市的城门地带是个空旷 的活动中心。商贾、访客、信差、审判官都在该处进出, 处理他们的事务。要找人从这里找起也是最合理。因为城 门是下田的人必经之路,波阿斯希望能够在此遇上他要寻 找的那人。這十位長老是證人。 城門口的遺址及復原示意圖。從城門進來,兩側各有3個房間,平時作為交易、訴訟、公告的公共會所,戰時作為防禦工事。 「长老」:長老通常是宗族的首領或家族 的家長,他們是統治該城的議會,主持立法和司法的事務。 這件事沒有需要判決之處,他們的角色是監督整個協議過 程,確保是完全依照法律和常例。他們也是協議的見證人。 「拣选了」:原文是「取」、「拿」、「带来」的意思,波阿斯大概不是拣选,而是去「找了」十个长老来。 ◎波阿斯尽力让整个交涉合法,鄭重,有足够的见证人,不惜浪费时间精力,并且冒险(他自己也没有反悔的机会)。釆用做重大的抉择时的方法,不給以後留任何隱患或把柄.耶穌在世時一切所行的也不給人留把柄,這也是我們做事時,應效仿的地方. 要賣我們族兄以利米勒的那塊地: ●「賣….地」:寡婦沒有權力繼承土地,但拿俄米遭遇的這種狀況,因為土地沒有任何合法的繼承人,所以拿俄米可以出讓這塊地,但是應該要以贖業至親為優先出售對象。(賣的是使用權.)否則拿俄米死後,這塊土地將不再有以利米勒的後裔繼承,即使禧年也没办法从回以利米勒家族,那表示以利米勒家族從神的應許之地消失了. 「族兄」:「兄弟」、「同宗族的兄弟」。 某人哪:奇怪的地方,他們是同族,波阿斯為什麼稱某人?故意隱藏其姓名,因為他所做的並不是很光彩的事 聖靈很奇妙的記錄,這位至近的親屬,有資格,有能力,也願意贖地,但怕與自已的產業有碍,放棄了這個機會.

Continue reading路得记第四章

路得记第三章

路3:1- 5 路得的婆婆拿俄米對她說:「女兒啊,我不當為你找個安身之處,使你享福嗎?你與波阿斯的使女常在一處,波阿斯不是我們的親族嗎?他今夜在場上簸大麥;你要沐浴抹膏,換上衣服,下到場上,卻不要使那人認出你來。你等他吃喝完了,到他睡的時候,你看準他睡的地方,就進去掀開他腳上的被,躺臥在那裏,他必告訴你所當做的事。」路得說:「凡你所吩咐的,我必遵行。」 Q, 路德和她婆婆一步一步接近波阿斯,显得太有心机,特别是捡完麦穗还故意去睡在波阿斯脚边,有点故意勾引别人,没尊严.是这样吗? 这一幕对现代的人看来,可能有点怪异,但在当时的风俗来说,却是十分合情理的。 拿俄米的方法是十分纯洁的,跟希伯来人的风俗和摩西的律法吻合;申命记说:「弟兄同居,若死了一个没有儿子,死人的妻不可出嫁外人,她丈夫的兄弟当尽弟兄的本分娶她为妻,与她同房。妇人生的长子必归死兄的名下,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涂抹了。」申二十五5~6)   拿俄米遣路得去见波阿斯,要他为他的族兄以利米勒立嗣,这是按着希伯来人的律法而行的,同时也为路得寻找安身之所。我们从波阿斯庄严的说话(三10~13),就知道他是充份了解的。   我们特别留意波阿斯和路得怎样用「亲属」这一个词。路得说:「你是我一个至近的亲属」,波阿斯就说:「我实在是你一个至近的亲属,只是还有一个人比我更近。」这个「亲属」,在希伯来人有关亲属的或远亲的律例,十分值得留意,那些律法在利未记二十五章,民数记三十五章,申命记十九和二十五章,均有详细叙述,简言之,作亲属的有四种义务:   (1) 他的兄弟若因贫穷而变卖了田地,或卖身为奴,作亲属的要为他赎出。   (2)他的兄弟若身受人害,作亲属的要为他复仇。   (3)他的兄弟若膝下犹虚而离世,作亲属的要与他妻子同房,生子作他的后嗣。 出23:29-30 我不在一年之內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恐怕地成為荒涼,野地的獸多起來害你。我要漸漸地將他們從你面前攆出去,等到你的人數加多,承受那地為業。(只有人才才能承受产业)   很明显的,这些律例的用意,无非是保存以色列人,免受减族的危险。作亲属的资格,一定是要至亲,若至亲不在或不肯,则由近及远的推下去。每一个至亲的都是亲属的成员,当然,最亲的一个应先履行义务。   明白了希伯来人亲属的条例,才能充份了解第三章的背景. 从现在的眼光看是有点不可思议而已;无论如何,当路得轻轻爬进波阿斯的脚下,用他的外袍(中译作[被])盖着躺下,她只是按着当时的法律而作出合理的要求而已。」当路得说:「求你用你的衣襟遮盖我」. 拿俄米告訴路得按以色列的習俗和律法行事。那時僕人睡在他主人的腳下,甚至共用被子是常有的事。通過遵守這項習俗,路得告知波阿斯可以成為她的至近親屬,這樣,波阿斯就可以找另外的親屬,或是他本人娶路得為妻。這是家族的內務,不帶有任何浪漫情調。但在故事的結尾,路得與波阿斯彼此間那種無私而深厚的愛慕之情卻演變成了一部美丽的浪漫故事。 1⃣️,如果從親屬的義務來看,赎地、赎人,留名,可以說是尋求幫助,保護,供應.(波阿斯有選擇的權利.)

Continue reading路得记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