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Our Blog

圣经小拼图

圣经中的第一个应许 在圣经第一卷书“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了天地,预备好了人生存所需的一切环境,又用泥土造了人. 上帝把人放在伊甸园里,托付人管理、看顾上帝所造的一切,但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没有胜过撒旦的试探,离开了上帝.死亡和咒诅就进入到人类.这时上帝赐下了圣经中的第一个应许。 创世纪3章15节这样说: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这话是神对蛇说的.就是那诱惑了夏娃的魔鬼撒旦说的.女人的后裔,这里是特指要来的耶稣基督,耶稣基督要伤魔鬼撒旦的头,给他致命的打击; 上帝说耶稣要伤撒旦的头,就是耶稣将要战胜罪、胜过死亡,死里复活.祂完全打败撒旦的权势“ 死”,击伤牠的头,给牠至命一击. 撒旦要伤耶稣的脚跟。启示了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死. 钉十字架是人类发明的最残忍,最令人痛苦的酷刑之一.被钉十字架的人,他的双脚及双手被铁钉钉在呈十字架的两根木头上,所有的体重都落在被钉的脚上.胸腔和腹腔之间无法扩张收缩,往往是因窒息而死.他若要呼吸就要努力,将身体从脚跟向上抬高,使新鲜空气可以进入,因此每一次呼吸,都会增加身体撕裂的疼痛,直至气尽力竭而死 耶稣经历了这一最残酷的酷刑,应验了上帝的应许,撒旦伤了祂的脚跟,祂却给了撒旦至命一击,使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这是上帝给堕落的人类 的 第一个应许,也是人类蒙拯救的福音.

《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人,耶穌說:凡婦人所生的,沒有一個興起來大過他;他是圣经旧约中最后一位先知,也是唯一先知所預言要來的先知,他卻自稱自己是一道声音,这就是施洗约翰. 施洗约翰在地上一年多的事工,与主耶稣在地上三年半的事工,藉着四本福音书,会发现有许多事工与时间点上的交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約翰的父親撒迦利亞是一位祭司,与母親以利沙伯都是亞倫的後人,他 們在神面前都是義人。夫妻二人年紀老邁,却又不能生育.像亞伯拉罕與撒拉年老得子一樣,约翰的出生是上帝奇妙的作為: 施洗約翰是按照預言出 生的人。在他降生前700年,先知以賽亞即預言說:「有人聲喊 著說: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們神的道。」(賽 四十3); 在他出生前,天使對他父親預言说:「撒迦利亞,不 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以利沙伯要給你生 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一13) 天使預言約翰的出生,必使許多人喜 樂;他從母腹裡就被聖靈充滿,淡酒濃酒都 不喝;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叫悖逆的 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路一14-17)。 施洗約翰的出生也可以說是神給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一個印證。天使告訴馬利亞她將要从圣灵感孕生一個孩子: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他要為大,稱為至高者的兒子;主神要把他祖大衛的位給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他的國也沒有窮盡。」(路加福音

Continue reading《读圣经.上行者》之:施洗約翰與耶穌基督的交叉事工

祷读

祷读:用圣经的话祷告,用祷告 的心读经. 一,用神启示的方法来读圣经: 诗1:2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默想(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书1:8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 [思想—-英文圣经为Meditation翻成默想。希伯来人的沉思和默想,其实并不是安静无声的。事实上是用一种柔和单调的低音不断的重复经文,以专注在经文上而排除外在的影响。这是希伯来人的独特的读经祷告方式]. 太4:4『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耶15:16: 『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 [耶利米吃神的话。这意思是他把神的话接受到里面,消化它,使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约 6:48 我就是生命的粮。  约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祷读可以说是低声诵读经文并反复的读、思想,用经文祷告直到经文成为主向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进入我们的灵里,喂养我们的生命。] 祷读的方法读经是: 以“用圣经的话祷告,用祷告的心读经.”为终旨.用祷告

Continue reading祷读

365天灵修之旅-第365天

经文: 耶稣领他们到伯大尼的对面,就举手给他们祝福。正祝福的时候,他就离开他们,被带到天上去了。他们就拜他,大大地欢喜,回耶路撒冷去,常在殿里称颂 神。 路加福音:24:50-53 这是路加福音最末了的四节圣经。只有路加福音、马可福音及使徒行传记载「耶稣升天」的事,马太福音及约翰福音则只存在於经文中的暗示,详情请查看马太福音16:27, 24:30, 26:64; 约翰福音6:62, 13:1,3, 14:2-3,28, 16:5,10,17,28, 20:17。 『十字架』虽是耶稣使命的中心,但福音书最後记载的,却不是祂代赎时的苦楚,乃是赐福的行动 (51节上);也不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流血受死的惨状,乃是祂升天得荣耀的景象 (51节下);更不是失败的灰暗,乃是明显的得胜,而且留下常同在、常看顾、以及第二次降临的应许。耶稣升天後留下给所有跟随祂的人,不是死亡,乃是生命;不是羞辱,乃是荣耀! [耶稣升天」是一个奥秘,并非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达和描述的,但「升天」这一事实的发生,才是重点所在。为何耶稣要在门徒眼前升天呢?人都是看重眼见之物,如前日经文所记,即使亲眼看见耶稣显现,都「还有人疑惑」,如果耶稣的显现次数逐渐减少,直到最後而终於消失不见踪影,这是令人难以想像,也是惹人猜疑的。若真是如此,门徒的信心,将会遭受严重的打击。因此耶稣的升天,对门徒而言至少有叁种意义: 第一、这是一个结束。把信心建立在一个看得见的血肉之躯的人身上,并且要依赖祂肉身临在的日子已成过去。此後,是一个需要「信心」的时代——他们要用「信心」与这一位永远独立於时空之外的主宰相连,他们需要相信耶稣已作成的工,相信祂留下来的话语与命令,并且凭著信心切实遵行。因著信心,门徒并不是带著一个破碎的心灵离开这个场景,相反的,他们却是「大大的欢喜」 (52节),因为他们明白,自此之後,再没有甚麽可以把他们与主相隔。 第二、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就是圣灵的降临。耶稣说:「…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裏来﹔我若去,就差他来。」(约翰福音16:7,参11/23灵修)。靠著圣灵,门徒们要将福音传遍地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靠著圣灵,门徒要为主作见證,虽死不悔。靠著圣灵,门徒要大得能力,为主作「更大的事」(约翰福音14:12,参11/11灵修)。靠著圣灵,他们知道主一定会来接他们回家 (约翰福音14:2-3,参11/8灵修)。从此以後,圣灵成为一切信主的人生命的嚮导、在人间行走天路的依靠。 第叁、耶稣升天给与门徒一个确證。藉著亲眼看见主耶稣的升天,主向他们保證,他们已在天上得著了一位良朋挚友。这是何等宝贝的事,因为他们知道,那在天上等待著他们的,就是那在地上充满奇妙恩慈的同一位主,是那位坐在宝座上的圣子耶稣,那位能体恤他们一切软弱的神。死亡并不是走向黑暗灭亡,而是走向主耶稣那裏。这样的发现,使他们回到耶路撒冷去,每天不断的在圣殿裏敬拜讚美神。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5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64天

经文: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万邦。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 路加福音:24:44-49 今天的经文记载在路加福音24:44节起,我们可以合理假设它与43节的经文(参12/22灵修)之间经过了许多日,因为这段经文的场景在耶路撒冷,而耶稣和门徒到过加利利(参12/26灵修),并在那裏颁布了大使命(参昨日经文)。现在他们又回到耶路撒冷,主耶稣教导他们:「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著我的话都必须应验」(44节)。 在某方面来说,这裏的话,和祂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对那两个门徒所说的话是相同的。祂那时「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著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加福音24:27,参12/22灵修)。主耶稣再次宣告说,旧约圣经一切的话,都是在见證祂。「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意指全部旧约圣经;当时希伯来文旧约圣经分成《律法书》(Torah)、《先知书》(Nebiim)和《圣卷》(Kethubim)叁部分,《诗篇》即第叁部分《圣卷》的第一卷书,故犹太人常以《诗篇》代表第叁部分。主耶稣强调说,旧约圣经裏一切指著祂的话都必应验。 为什麽旧约以下的人要献祭呢?因为各种的祭,实在都是『预表』主耶稣基督。为什麽旧约时代要求以色列人守安息日呢?这安息日实际上预表在耶稣基督裏面,神为我们预备的那『永远的安息』 (希伯来书4:9)。为什麽神要以色列人建造会幕呢?因这会幕内每一样东西都是耶稣基督的『预表』(来七章;10:1-2)。挪亚造了一只方舟,预表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法;彼得前书叁章20-21节裏我们看见,挪亚时候进入方舟得救的人,是预表那些藉著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而得救的人。神在摩西快要离开世界以前,对他说:「我必在他们弟兄中间,给他们兴起一位先知像你」(申十八18)。在新约就给我们解明,所谓在弟兄中要兴起一位先知像摩西的先知,是指耶稣基督说的 (参约翰福音1:45,6:14;7:40;使徒行传3:22-23)。所以摩西预表基督为先知是圣经本身的解释。约书亚预表基督是得胜的元帅。麦基洗德预表耶稣是神所膏立为君尊的大祭司。所以按旧约各种的预表来说,摩西五经和众先知都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也就是说整个旧约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 门徒们能够明白这些旧约经文的真正意义吗?犹太人不能,因为他们太过执著於经文的「字句」上,所以在主耶稣复活以前,虽然叁番两次向他们说过同样的话,他们不懂就是不懂。因此,在主耶稣继续说下去之前,路加记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於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45节)。要认识属灵的事,必须要有属灵的心窍(悟性)。世界上所有的书籍,都是先求「明白」,然後才能相信,惟独圣经,必须先凭『信心』与主建立关係,然後藉著圣灵的光照(参以弗所书1:17-18),才能「明白」。未经开窍的读经,乃是凭头脑理解,并不能真的明白圣经的真义。耶稣在此时「开他们的心窍」,目的是要「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耶稣解开他们的心,使他们的心脱离一切偏见和傲慢的束縳;祂对付他们的心思意念,使糢糊不清的画面,清晰地对準了焦距。於是他们便能够脱离传统的束缚,看清旧约圣经的事件後面,那真正的属灵意义:「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叁日从死裏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46-47节)。这是主耶稣总结有关旧约教导的叁个重点:第一、基督必须受害 (参诗篇22:1-21;以赛亚书53:1-9)。第二、第叁日祂必定从死裏复活 (参诗篇16:10;约拿书1:17;何西阿书6:2)。第叁、人要奉耶稣基督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到万邦 (参诗67,2:8;以赛亚书49:6)。主耶稣藉著显现在这群门徒中间,證明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基督的受苦、死亡;後来世人的悔改、罪得赦免;人的态度、神的行动;这就是祂使命的整个意义。 至於门徒的责任,主耶稣说:「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證。」(48节) 这是那些门徒的工作,也是所有教会的工作。耶稣给门徒的是个新的「大使命」吗?不是的。如果把这个大使命和昨天经文的《马太二十八18-20》 的大使命相比,就可以看出它们是完全相同的。路加医生在《使徒行传》记载,耶稣在升天之前,又再把这个使命重复一遍 (参使徒行传1:8)。由此可知,这个『大使命』在耶稣的心中是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教会和每个基督徒千万不要把这个大使命等闲视之,这是神把我们存留在地上的唯一目的。但在门徒从事这工作前,必须先受装备,因此耶稣继续说:「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裏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49节) 。『我父所应许的』指圣灵的浇灌 (参约珥书2:28-29),又称『圣灵的洗』(参使徒行传1:5)。这句话启示我们传道的能力乃在於『圣灵』,它也告诉我们,领受这能力是需要「等候」的。 有时我们不禁纳闷,神只要一句话,教会就可动起来了,因只要神说什麽,行动就可完成。但神却不用这种方法,历代以来神一直用合宜的器皿来完成祂的旨意。比如说,神先赐福给亚伯拉罕,使他成为大族大国之後,再用亚伯拉罕成为世上万族万国的祝福。神要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却得等到摩西成为合宜器皿後才开始。器皿不合适,主宁可等待。因此,主吩咐门徒先等候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後,得著能力後再出去为主作见證。圣灵不仅塑造属灵的品格,也给事奉的恩赐。一个人完全在圣灵的掌管下,顺服圣灵,这样的人才可成为主合用的器皿,满有圣灵的能力,在「使万民作主的门徒」一事上大有果效。

365天灵修之旅-第363天

经文:  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 28:16-20 「大使命」(The Great Commission) 是教会今天存在的理由,是主耶稣从死裏复活後,托付祂的门徒的人生使命。虽然最初这个使命所授予的只有基督的十一位使徒,但我们可以说,这个大使命也是颁布给世世代代的教会,特别因为它似乎是重申创世记12:1-3节中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这是马太福音最後一段的经文,也是马太福音的高峰。马太以追溯耶稣的家谱,确立耶稣的君王 (弥赛亚) 身分来开始福音书 (参马太福音1:1-17),并以见證耶稣是普世的救主和天地的主来结束 (18节)。因此,马太特别安排以耶稣在复活之後向门徒荣耀的显现和交託大使命来结束全书,是饶有深意的。 今天的经文中,我们看到十一个门徒终於在加利利会齐了,他们「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16-17节) 门徒中仍有人疑惑?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也是属实的报导。死人的复活係属超自然的现象,未必人人都能立刻接受。十一个门徒中有人也的确经过了怀疑的阶段,不过历史證明,日後他们终於化解了心中的疑惑,更且一个个奋不顾身成了宣扬主道的勇士,除了使徒约翰之外,所有人都是为主殉道而死的。 亲眼见到耶稣复活的人仍然疑惑,可见人的信心是多麽地不足。但是耶稣却没有理会这些「疑惑」,仍在这时候颁佈大使命。这表示什麽呢?表示古今中外所有相信耶稣的人都要遵行这大使命,凡读这经文的都有责任,有託付去遵行。 一一一一 在未颁布大使命之前,耶稣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18节) 再没有一件事比这一件更大了,因为「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表示「耶稣是天国的王」这一事实确定了。马太福音所著重的是「神的国度」,而国度则需要「权柄」,因此马太显然是有意指出,门徒所下拜的是一位拥有一切且掌管一切的主。主耶稣在「神子」的身分裏,原就已经有掌管万有的权柄 (希伯来书1:3);但祂在「人子」的身分裏,是等到祂死而复活之後,才获赐「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的。现在,天上的权柄在主耶稣手里,地上的权柄也在祂手里,祂可以使用天的权柄来管理地了。 还记得在第四章里,撒但曾用地上的权柄诱惑主吗?(马太福音4:1-11,参2/24灵修)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3天

365天灵修之旅-第362天

经文: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 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彼得转过来,看见耶稣所爱的那门徒跟着,(就是在晚饭的时候,靠着耶稣胸膛说:“主啊,卖你的是谁?”的那门徒。)彼得看见他,就问耶稣说:“主啊,这人将来如何?”耶稣对他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你跟从我吧!”于是这话传在弟兄中间,说那门徒不死。其实,耶稣不是说他不死,乃是说:“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为这些事作见证,并且记载这些事的就是这门徒;我们也知道他的见证是真的。耶稣所行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地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  约翰福音 21:15-25 彼得叁次不认主的事蹟,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参12/11灵修)。可是彼得失败跌倒之後,他的心路历程,圣经中却没有太多的描述。我们唯一注意到的,是自那件事之後,圣经再也没有记录彼得说过什麽话,直到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才听到彼得说:「我打鱼去」(3节,参前日经文)。「叁次不认主」的失败,似乎使彼得从那衝动浮躁的个性,一变而为沉默寡言,甚至还带些消沉颓丧的人。这并不另人意外,平日他是众门徒之首,是他们的代言人,现在人人都没有像他那样跌倒,只是那个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马太福音26:33) 的彼得是紮紮实实跌了一大跤。他还有脸活在门徒当中吗?他还够资格作门徒之首吗?不,彼得是彻底被打倒了。 但是对主耶稣来说,祂到世上的目的,就是为人受死代赎,然後要建立一个信徒群体,由他们去建立教会,使福音传遍天下。但现在怎麽样呢?祂要升到天上的日子临近,而门徒仍然是一群洩了气的人。最重要的是彼得,他是建立教会的领袖,但他却被埋在重重的内疚和自责底下。彼得若不得重建,整个教会建造的计划也深受影响——这是耶稣与彼得在加利利海滨对话的主要目的。 深深困扰彼得的,不是他不再爱主,而是他不敢再面对「爱主」这个主题。耶稣知道这是人在跌倒之後会失去信心的危险关头。因此耶稣问:「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15节上),历来对「这些」一词有许多的讨论,但从经文的上下文来看,「这些」应指他们打渔以及渔获等事而言 (参前日及昨日经文)。但彼得要怎样回答呢?他不敢再指著「自己」的爱来回答,因他已在「自以为是的爱」上彻底失败了。他只能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15节中)。这是他唯一可答之途:诉诸耶稣的全知。 彼得终於承认,当别人都看他为失败者的时候,只有主知道他还是爱著祂的。当他承认了,主耶稣就把建立和牧养教会的责任交给他:「你餵养我的小羊」(15节下)。可是,耶稣并没有意思就此将这话题打住,祂又问了彼得第二次、第叁次同样的问题:「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16-17节),到耶稣第叁次问彼得:「你爱我吗?」彼得就忧愁起来 (17节)。耶稣为什麽要再叁地问彼得是否爱祂呢?彼得为什麽忧愁呢?这是整段经文的关键点。 耶稣怎会不信彼得的爱?整个问题是出在彼得身上,是他不信自己还能爱耶稣。主耶稣一而再、再而叁的问他,是逼他正视这个受了创伤的爱。主耶稣刻意容许彼得失败(叁次不认主),是要他在失败中认识自己的本相,并嚐到主爱的赦免,所以可以重新站起来,并且比以前更坚强。彼得必须知道他已蒙了主的赦免,且要确定他对主的爱,他一天不正视这爱,就一天不能抬起头来。被罪咎感埋葬的爱,是永远不会产生勇气与力量的;他一切所作的,就是只有赎罪和自责,这样的人不能够站起来领导信徒。 还记得主耶稣在最後晚餐时,对彼得所说的话吗?主说:「你回头以後,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22:32,参11/7灵修)。耶稣在海边与彼得的对话,目的就是要重建他,使他可以回过头来,坚固以後要来的弟兄。他若不能再站起来,耶稣的计划,连同彼得的生命,也要浪费掉了。果然,到彼得第叁次回答的时候,他是加强了语气:「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这真是叫人心弦震动的回答。他终於抬头挺胸,能够坦然面对这个爱了。经过试炼後的彼得,他的爱是更为踏实;事实上,这是一个比死更坚强的爱,因为耶稣的爱已战胜彼得的软弱。 对於这爱的最终最大的考验,表现在彼得的殉道。关於彼得的殉道,主耶稣不忍出口,说得很含蓄 (18节)。但约翰就明明白白地解说 (19节),因为他写书的时候,彼得早已经殉道,成就了主的预言。彼得对此预言铭记在心,多年後他说:「因为知道我脱离这帐棚的时候快到了,正如我们主耶稣基督所指示我的。并且,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在我去世以後时常记念这些事」(彼得後书1:14-15)。语气中没有不捨,也没有留恋,只有完成使命的迫切,明显看得出来,彼得的生命被主完全的转变了。 但是当时在加利利海边的彼得并不是这样,刚被挽回的彼得,老我的天性与弱点立刻又显露出来了。「他说,这人(约翰)将来如何?」(21节)。按著人的天然本性,都很喜欢过问别人的事,这是嫉妒心在作祟,总希望别人不如自己。主立刻责备他:「我若要他等到我来的时候,与你何干?」(22节)。换句话说,「不用管閒事。」接著主又说:「你跟从我吧!」意即无论其他门徒的遭遇是顺或逆,彼得的责任是专心一致跟从主。约翰告诉我们,有些人误解这句话 (23节)。约翰这样写的重点乃是,我们的主个别处理与属祂之人的事,而且祂的方法别人不明白,也无权过问。 从主耶稣坚固彼得的过程,彼得虽然曾经跌倒,但是他没有成为输家,因为主与他同在。仇敌乐见我们将失败视为宿命,而非迈向成功的踏板。然而事实是:我们是属神的人,一切失败都能成为神的工具。为了让彼得变为刚强、谦卑的领袖,耶稣容许他的心被彻底的破碎,让他的爱经过极大的试炼後,再帮助他从破口中重新站立。主耶稣可以化咒诅为祝福,祂可以转化我们人生的失败,使我们从当中学习、成长和突破,以至於可以成为神更合用的器皿,好成就祂在我们身上美善的计画。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2天

365天灵修之旅- 第361天

经文: 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西门·彼得就去,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约翰福音 21: 6-14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 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著。」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4-6节)。对门徒而言,这是多麽令人「似曾相识」的一幕!大约叁年前,同样在加利利海边,耶稣对彼得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他们照耶稣的话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网险些裂开,他们所捕获的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路加福音5:1-7,3/31灵修)。那时的记忆忽然浮上心头,约翰立时认出来:「是主!」(7节),约翰的这一认,对所有不明白为什麽主耶稣要他们到加利利来的人,成了解开心头谜团的第一道亮光。 接下来的情景,更是叫门徒们彷彿置身於一场「似曾相识」的回忆之中。「那时西门‧彼得赤著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裏」(7节)。这与一年多前的某一天晚上,门徒在加利利海与风浪搏鬥一晚,主耶稣突然在昏暗的海面出现,彼得跳下水里要走到主耶稣那里 (参马太福音14:24-30,6/20灵修),不是相仿吗?接著「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裏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9节),这鱼和饼不知是主耶稣那裏拿来的。这岂不是和以前那样,主耶稣以神蹟产生许多的『鱼』和『饼』餵饱许多人类似吗 (参约翰福音6:1-14,6/18灵修)? 这些「情节」和「场景」,只要是跟随过主耶稣的人,就一定会发觉「似曾相识」。门徒忽然想到:「为甚麽是加利利?为甚麽要回到加利利海边?岂不正是因为这一切,都是曾经发生在这里—加利利—的事麽?」他们这才明白主耶稣要他们去加利利会合的苦心,就是要与他们在这里一起「重温旧梦」。主耶稣不但引领他们来到加利利,还在极短的时间内,像影片回放一般,帮助他们回顾这叁年多以来,他们在这加利利海边一同生活和传道的点点滴滴。主耶稣似乎在说,祂未曾忘记与他们在这里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那些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时光,祂好像也希望门徒们都记得。 这些回忆固然温馨甜蜜,但此刻却已不堪回首,特别是他们曾经在大难当头时,背弃他们的主而逃跑。甜蜜的回忆,只能在他们的心头激起丝丝的苦涩。他们该如何面对,与主一起走过的日子?回忆,毕竟只是回忆,俱往矣!想起来,不是徒然更添伤心吗?门徒的内心仍是羞愧难堪。然後,听见主叫他们用早饭 (12节),门徒就围著炭火,分享主供给他们的美食。彼得见了火堆,定有感触。他会否想起当他不认主时,所暖著身子的火堆呢 (参路加福音22:55-58,12/10灵修)?「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13节),这不就是耶稣在最後一夜的晚餐上,对他们的教导吗 (参路加福音22:24-30,11/1灵修)? 叁年多前,就在这里──加利利海边,主耶稣曾经呼召门徒说:「来跟从我!」(参马太福音4:18-22,4/1灵修) ;几个小时以前,也是在这里──加利利海边,众门徒彼此说:「我们打鱼去!」。他们所以这麽说,是因为羞愧自责,所以灰心丧志,以为叁年前那个「来跟从我」的呼召,因著他们的失败,已经失效了。然而,主耶稣却在这里──加利利海边,专门为门徒而来,藉著显现与捕鱼的神蹟,并为他们预备早餐,邀请他们共享,重温当年他们在一起的时光。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大约六十年前,但对老约翰而言,整件事仍历历在目,不能或忘,他甚至还记得当晚满网有「一百五十叁条」大鱼的细节 (11节)。他一生都不能忘记这起事件,其他叁本福音书当时已流传在世,由於都没有提及此事,他不愿世人不知道,所以才记载了下来。 主耶稣为何要这麽作呢?祂在加利利的显现,对门徒来说,有双重的意义。一则是带领他们回忆过去与祂的相识与共事的深刻经历,为的是坚固他们的信心,确知这叁年以来与主同甘共苦出生入死,不是一场幻梦。耶稣基督降生为人,实实在在地活在他们中间,比一切都更加真实。再者,这次显现的本身,又成为一个更大更美的承诺——宣示主耶稣永远信守诺言,祂绝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撇下我们。祂约了门徒在加利利,就是加利利;门徒看不见祂,但祂的眼目却从未离开他们;门徒没有任何收穫,祂成为他们的供应。我们的主绝不善忘,祂甚至会极其细緻地带领我们进入与祂同在的美好回忆当中,以此激励我们。善忘的只可能是我们。这个美丽的故事,足以鼓励我们坚信到底。 假若你曾与主有过美好的经历,但因著世界的吸引、生活的艰难、肢体的软弱,而把起初的爱心都丢弃了。你可能也难免像门徒那样回头打鱼去,把主从你的生活中淡出,对主不再有热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主最了解我们的软弱,祂今天要向你显现,藉著爱来呼召你——回转吧!你只要不是真的想忘记主,恩慈的主总会「千方百计」地让你记得祂,或说记得祂永远记得你——像祂相约门徒到加利利一样。

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经文: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约翰福音 21: 1-5 第二十一章是约翰福音的附篇,是使徒约翰在他的福音书著成以後,特意补续的。约翰福音到二十章已经全部完结,廿一章好像一个新的开始。除非这一章有特别重要的信息,否则不会把它加添在这裏。 本章有叁个重点:第一、记载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加利利海)显现与祂所行的神蹟;第二、显明耶稣怎样振奋使徒彼得因叁次不认主而带来的沮丧(15-17节);第叁、更正门徒论及约翰不死之谬误传言(18-23节)。 约翰福音信息的分段,不是以时间长短来分,而是以「这事以後」(如约翰福音19:28) 或「这些事以後」(1节) 来划分 。因此,约翰用「这些事以後」(1节) 来开始二十一章,是要表明接下来所记载的耶稣显现,与之前的显现其意义是不同的。有什麽不同呢?耶稣起先在犹太地向门徒显现,是要消解门徒的疑惑,使他们确实知道主果真复活了;後来在加利利地及犹太地的显现,则是要栽培他们,对他们讲解神国的事 (使徒行传1:3),交代他们作祂的事工。 约翰福音第二十一章的第一句「看得见的说话」,是彼得说的「我打鱼去」(3节)。但这句话背後所隐含的「看不见的说话」,是值得你我反复深思的问题。我们要把握住它的气氛,方能明白这段经文所表现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群人,他们的情况如何呢?让我们设身处地想想:尽管复活的主叁番两次地显现在他们面前,但十字架的悲剧和他们的失败表现,却仍紧紧揪著他们的心,又怎能立刻就一笔勾销?不错,他们的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这与门徒何干?门徒中稍有良心的,都问心有愧:「主是复活了、得胜了,但在主受苦受难的时候,我们作过什麽呢?在最後晚餐争论谁为大?在客西马尼园呼呼入睡?主被捕时弃主逃命?叁次不认主?躲在楼房上怕得要死?…… 连作犹太议士的约瑟和尼哥底母都比我们勇敢,因为他们去领主的遗体;就连弱质纤纤的妇女都比我们爱主,第一时间去到主的坟墓……」 只有不知羞耻的人,才会以为「主得胜」就等於「自己得胜」。主耶稣的复活虽令人惊喜,但却更深刻、更不留馀地地反映出门徒的一败塗地和一无是处。 现在,他们照著主的吩咐到了加利利,然而,他们到了加利利後,却未得到进一步的指示。他们本已问心有愧,不知该如何面对复活的主,该如何向祂解释自己的临阵脱逃和弃主求生;此时,他们在加利利等待,但始终不见主的踪影,看似无边等待的情况,更使他们的心情雪上加霜。他们心裏隐隐地觉得,没有希望了。「罢了,不如归去!」这是一个极度愧疚和自责的人,最常采取的方式,把一切的不如意都抛弃,重新回到最熟悉的事物上面寻求寄託。 於是彼得无奈地说:「我打鱼去」,其他门徒也附和说:「我们也和你同去」(3节),他们口中说的是「打鱼去」,其实反映的却是『自暴自弃』的心理:「算了吧,一切都完了,就当结束了,把所有发生过的事都抛诸脑後,重新再来吧!」他们没有安息,而想要以最熟悉的工作求得解脱,可是他们并没有得著解脱;相反的,他们产生了另一种新的烦躁,因为他们一事无成 (3节)。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第360天

365天灵修之旅- 第359天

经文: 约20:30-31 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约翰福音 20:30-31  很久以前就有人问:为什麽要有四本福音书?早期教父俄利根 (Origen) 曾对此问题作如下的回答:我们所有的,并非四个福音,而是四层的福音。其意义乃是:为了帮助我们明白主耶稣和祂的使命,每一位福音书作者在圣灵的感动下,分别写出了启示的某一方面。因此我们不能对它们的价值作甚麽样的比较。每一本书都有其本身清楚的启示。然而一般都公认,约翰福音所带给我们的,乃是对主的最终启示。 约翰福音的作者是使徒约翰,他在福音书中从来不提自己的名字,只说是「主所爱的门徒」。他写福音书时,年事已高,距当年跟随主耶稣的日子有将近六十年之遥了。岁月悠悠,年华老矣,却抹不掉记忆中与耶稣同在一起那段奇妙的叁年半时光。圣灵提醒他 (14:26,参11/14灵修),回忆起那些群众拥挤的日子,以及那段奇妙日子裏所发生的事情;圣灵又引导他再从这些事情裏选择一些神蹟,按照一个非常确定的目的,把它们组合在这本难得的著作中。所以他说:「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蹟,没有记在这书上」(20节)。 约翰在写福音书的时候,他所用的「神蹟」一词,与其他福音书所用的,是不一样的字。其他福音书是用「Miracle (神蹟)」、「Wonder (奇事)」这些字,惟有约翰福音用了另外一个字:「Sign」。Sign是『记号』,亦可作『兆头』。意思就是说,你看到「神蹟」,就像看到了「记号」,把你引到行这些神蹟的神那裏。约翰福音从来不是要强调神蹟,而是强调当我们看到这些神蹟发生的时候,就晓得它的後面是神。约翰在这裏特别提到,主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蹟,只是没有记在这书上。这表示福音书并未将主耶稣的生平事蹟留下完整的记录,只是记载其中一部份、或只将比较重要的部份记录下来而已。不是所有耶稣行过的神蹟,都记在约翰福音裏,圣灵选了最合祂目的的,记了在本福音书裏。 在约翰福音中,从头到尾约翰一直要我们面对这位成了肉身的耶稣,正像当初人所认识的耶稣。他的眼睛一直是在耶稣身上,正如在祂肉身的日子被人注意一般。这本书被公认是说到主耶稣的「神性」的福音书,但是这本福音书比其他福音书更令我们注意到耶稣的「人性」。约翰福音所记载的耶稣,真实到让我们觉得能够触摸到祂、能够靠近这个「人」,约翰始终绝不让我们的注意力离开这个「人」。 但是在祂裏面的,不只是一个「人」,「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21节上)。 他写此书的第一个目的,乃是要證明耶稣是『基督』。那是主耶稣在巴勒斯坦服事的年间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人们不断猜疑:「他是基督麽?」(10:24,参8/21灵修)。这个问题使人意见分歧,有的人说是,有的人说不是。现在约翰肯定地说,我已记录了这些「Sign 记号」,是要向你们證明,并要你们相信:耶稣就是基督。此外,他还要人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基督」这称呼是指著祂的职位说的。而「神的儿子」则是指著祂的身分说的。约翰忆起他自己曾注目的是人的眼睛,触摸到的是人手的感觉,他曾把头埋入耶稣的怀中,感觉著祂的心跳。不错,他经历了这一切,但他收集了一些「记号」,能證实一个最深邃的事实,就是这位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不是神的一个儿子,乃是神的这个儿子! 證明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翰的目的是「叫你们信了衪,就可以因衪的名得生命」(21节下)。使徒约翰是耶稣最亲密的门徒之一,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得更多耶稣所行的神蹟,但他切切的提醒我们,神蹟的意义在於印證耶稣是基督,以至我们可以因信衪而得生命——与神和好的新生命。重要的是新生命 — 在基督裏成为新造的人

Continue reading365天灵修之旅- 第359天